亲爱的同学们,首先恭喜你们成功考入文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!在这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校园里,你们将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适应新环境,学院特编写了这份新生入校指南,希望能为你们的大学生活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。
1、学院介绍
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15年,下设计算机科学系、数学系、电子工程系3个系6个本科专业和1个实验中心以及1个数字产业学院。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304名,教职工105人,83名专任教师中,教授16人,副教授29人。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4.21%;博士29人,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92.38%。学院拥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,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,5个专业实验室,4个实训机房,3个学科竞赛工作室,4个科研实验室,总面积3400余平方米,仪器设备共有5000余台,价值3000余万元。
学院积极开展学科专业交叉融合,建设理工结合的高水平电子信息专业集群。目前拥有数学与应用数学、软件工程、物联网工程3个省级一流专业,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。学院重视课程建设,目前获批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,4门省级一流课程,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,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,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。
学院长期坚持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定位,注重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,每年在全国A类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00余项。
学院不断探索和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机制,重点着眼数字产业链的技术应用,通过与企业群的合作形成了实习+就业的定制式数字产业学院,2022年获批为省级现代产业学院。
2、院训:谨信 精工 敏学 笃行
(1)谨信
《论语 学而》篇:“谨而信,汎爱众”;宋邢昺著疏:“言恭谨而诚信也”;《后汉书 臧宫传》:“宫以谨信质朴,故常见任用”。等等,无一不是慎独自律、道德完善的体现。谨信是一种美德,院训以谨信开篇,旨在树立学生恭谨、慎独和诚信的良好品质和个人修养,约束个人行为,明确阐释出要培养什么样人的根本问题。
(2)精工
源自“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”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技大学视察时,也殷切期望现代年轻人在学校要心无旁骛,学成文武艺。同时,也要求科技人员再接再厉,创造新的天地,多培养优秀人才,报效祖国和人民,报效中华民族。广大师生和科研人员,要大力发扬“工匠精神”,将精益求精、严谨、耐心、专注、坚持、敬业等精神,内化为个人内在的素质。
(3)敏学
有敏学致用之意,“敏”字在儒家文化中原可分别表示勤勉与敏捷之意。前者如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”(《论语 公冶长》),后者如“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”(《论语 学而》)。结合学院情况看,“敏学致用”不失为古语的活用,意谓勤奋努力地学习,敏捷地接受新知识,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需求,从而达到“经世致用”的求知目的。
(4)笃行
语出《中庸》,有厚德笃行之意,笃行与敏学互为一体,是为学的最后阶段。但这种追求却不能流于浅尝辄止、急功近利的粗疏浮躁,而应该有博大的胸怀和诚挚的爱心并持之以恒地力行,意在要求学子必须诚心诚意地将所学知识外化于实实在在的行动,真正做到“知行合一”。
3、办学定位:立足地方、理工结合、校企合作、突出应用
(1)立足地方
与学校办学定位“地方性”相对应,立足西安地区,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。
(2)理工结合
反映我院是一个既有理科,也有工科的综合学院。
(3)校企合作
与学校办学定位“开放式”相对应,指出了我院人才培养的途径。
(4)突出应用
与学校办学定位“应用型”相对应,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。
审核:许萌
文字编辑:任钰嘉